
新聞資訊
俯身救世-南丁格爾對濟南月嫂的啟示
更新時間:2016-05-26 11:24:43點擊次數:2240次
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們的護理工作者-護士的節日,她們身著白衣,莊嚴宣誓
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們的護理工作者-護士的節日,她們身著白衣,莊嚴宣誓:“余謹于上帝及公眾前宣誓,愿吾一生純潔忠誠服務,勿為有損無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當盡予力以增高吾職業之程度,凡服務時所知所聞之個人私事及一切家務均當謹守秘密,予將以忠誠勉助醫生行事,并專心致志以注意授予護理者之幸福?!币源藖砑o念一位堅持信念,排除一切困難并做出卓越貢獻的偉大女性,她就是弗勞倫斯·南丁格爾,現代護理專業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她被譽為近代護理專業的鼻祖。
南丁格爾生于1820年,世出名門望族,家境富裕優越,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精通英法德意多種語言,自童年起,南丁格爾即展現出愛在眾生的天然情懷,立志成為一名卓越的護理工作者。在那時,人們都以為護理工作很簡單,根本用不著培訓,沒有一個有身份的人愿意做護士,做護士的,往往都是一些無知、粗魯、酗酒、沒有受過訓練的女人。以前連弗洛倫斯自己也曾認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幫助病人解除病痛,這就是護理工作的全部。直到有一天,她親眼看到一個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這位病人服錯了藥。“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護理者‘毒死’了她!”這一想法讓她大受刺激。她從此知道,護理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別無選擇,必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在當時英國人的觀念中,與各式各樣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骯臟而危險的。人們對于“醫院”、“護理”這樣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談,因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丟臉的事情。由于醫療水平落后,加上國力衰微,戰爭頻仍,在1844年以后的英國,醫院幾乎就是不幸、墮落、邋遢、混亂的代名詞。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時簡直就像瘋人院。在弗洛倫斯看來,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還不是上述可怕的醫療條件,而是醫院中“護士”的不佳的名聲,和她們那低下的素質。
父母知道她的想法后,認為浪費時間護理那些窮人,簡直荒唐無比,因此遭到全家人反對,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她表面上順從了家人,私下開始偷偷鉆研起醫院報告和政府編印的藍皮書,她還給國外的專家(比如普魯士大使本森夫婦)寫信,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并且,還時不時地索求有關巴黎和柏林兩市醫院情況的調查報告。在學習期間,她親身體驗到護理工作要為病人解除痛苦、給予精神安慰,必須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勞動。1844年,她從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大陸的旅行,足跡遍及法、德、比、意等國,對各國的醫院進行了考察。1850年不顧家人的反對,她毅然前往德國的凱撒斯畏斯接受護理訓練。她的才智被發現了,1853年受聘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的監督。最終成為一名優秀卓越的護理工作人員。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國與俄國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在前方發回的報道中,對傷兵沒人照顧頗有意見。由于英軍的醫療救護條件非常低劣。傷員死亡率高達42%。當這些事實經報界披露后,國內嘩然。南丁格爾聞知這一消息,表示愿自費率領四十名護士赴戰地救傷。對于當時一位35歲的女性而言,這是一種非常艱巨的挑戰。英國由于受宗教和社會的成見,一直反對在醫院特別是戰地醫院中有女護士出現。10月15日,作戰部長同意了她的請求,并給南丁格爾回信,邀請她率領一批護士前往斯庫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給經費支援。南丁格爾欣然同意,五天后政府頒布她為駐土耳其英國總醫院婦女護士團團長。
英軍的醫院建筑因陋就簡,設備更是奇缺,整個醫院骯臟破亂。所有走廊里都開設成病房。這些走廊全長達四英里,病床擁擠不堪,衛生設備極差,通風尤其不良,臭氣四溢,雨天滿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襲,成群老鼠到處流躥,環境極為惡劣。每個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于床位不足,許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夠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應更不理想。一般藥品極為缺乏。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大批傷兵均感染了痢疾與霍亂。
南丁格爾拿出自己的3萬英磅為醫院添置藥物和醫療設備并重新組織醫院,建立改善傷員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整頓手術室、食堂和化驗室,很快改變了戰地醫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傷員的戰地醫院經她安排竟收到3000~4000名傷員。在這里,她的管理和組織才能得到充分發揮。6個月后,戰地醫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傷員死亡率從42%迅速下降至2%。這種****般的有目共睹的護理效果震動了全國,同時改變了英國朝野對護士們的估價并提高了婦女的地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重視。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亦為人們所承認。同時,為婦女開辟和創建了一個崇高的職業。南丁格爾為此付出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護士巡視制度,每天夜晚她總是提著風燈巡視病房,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個小時。夜幕降臨時,她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沿著崎嶇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遙的營區里,逐床查看傷病員。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克里米亞的天使”。傷病員寫道:“燈光搖曳著飄過來了,寒夜似乎也充滿了溫暖……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著親吻她那浮動在墻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后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壁影之吻”。因此,“提燈護士”和“護士大學生燃燭戴帽儀式”,也成為南丁格爾紀念郵票和護士專題郵票的常用題材。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國公眾的贊揚。護士工作的重要性為人們所承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的重視。1855年11月29日,倫敦社會名流共同發起成立南丁格爾****會。英國人將她看做新的圣女貞德。一經呼吁,國人捐款源源而來,單是在克里米亞的軍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鎊。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捐了一幅威靈頓公爵的畫像,她為表示個人對南丁格爾的嘉許與感謝,特地送給南丁格爾一個金質鉆石胸針,胸針上鐫刻著《圣經》里的名言:憐恤他人的人有福了!
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爾將英國各界人士為表彰她的功勛而捐贈的巨款作為“南丁格爾基金 ”在倫敦圣多馬斯醫院創建“南丁格爾護士訓練學校”。圣多馬斯醫院成立于1213年,在英國久負盛名。該院與其他醫院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從來不受宗教的控制。這所被后人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校的辦學宗旨是將護理作為一門科學的職業,試驗一種非宗教性質的新型學校。她對學校管理、精選學員、安排課程、實習和評審成績都有明確規定并正式建立了護理教育制度,開創了現代護理專業這一偉大事業。這對整個人類是一項空前的貢獻,為此,她當之無愧被后人譽為護理事業的先驅。她深感培育護理人才極不容易,遂訂立兩項原則:其一,護士不可只做“刷洗工”的工作;其二,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不可做護士長并教導他人。
1860年,南丁格爾用公眾捐助的4400英鎊南丁格爾基金,在英國圣·托馬斯醫院內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隙「駹栕o士學校。隨后又著手助產士及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她對醫院管理、部隊衛生保健、護士教育培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后世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她還提出公共衛生護理思想,認為要通過社區組織從事預防醫學服務。她一生培訓護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醫院筆記》、《護理筆記》等成為醫院管理、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推動了西歐各國乃至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由于她的努力,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
南丁格爾對學校的計劃及基本原則有:“護士必須在專門組織的醫院中,接受技術訓練,護士必須住在適應提高道德和遵守紀律的學校宿舍中。”她擬定了“學生操行和學業成績日報表”。1871年,圣多馬斯醫院新的建筑落成,南丁格爾護士學校也隨之擴充,她主張學校應成為護士之家,是一個道德、宗教與實務的訓練場所。學生一律住校,由修女任舍監,鼓勵她們讀書,參加圣經班聆聽音樂以發展她們的興趣,她希望她的學生們絕對忠誠并熱心于專業護理工作、勤勉而符合道德規范。到1890年,經過30余年的護理教育培養學員1005名,大多優秀者均被英、美、亞洲各國醫院聘請去開辦護士學校。
英軍的醫院建筑因陋就簡,設備更是奇缺,整個醫院骯臟破亂。所有走廊里都開設成病房。這些走廊全長達四英里,病床擁擠不堪,衛生設備極差,通風尤其不良,臭氣四溢,雨天滿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襲,成群老鼠到處流躥,環境極為惡劣。每個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于床位不足,許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夠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應更不理想。一般藥品極為缺乏。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大批傷兵均感染了痢疾與霍亂。
南丁格爾拿出自己的3萬英磅為醫院添置藥物和醫療設備并重新組織醫院,建立改善傷員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整頓手術室、食堂和化驗室,很快改變了戰地醫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傷員的戰地醫院經她安排竟收到3000~4000名傷員。在這里,她的管理和組織才能得到充分發揮。6個月后,戰地醫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傷員死亡率從42%迅速下降至2%。這種****般的有目共睹的護理效果震動了全國,同時改變了英國朝野對護士們的估價并提高了婦女的地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重視。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亦為人們所承認。同時,為婦女開辟和創建了一個崇高的職業。南丁格爾為此付出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護士巡視制度,每天夜晚她總是提著風燈巡視病房,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個小時。夜幕降臨時,她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沿著崎嶇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遙的營區里,逐床查看傷病員。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克里米亞的天使”。傷病員寫道:“燈光搖曳著飄過來了,寒夜似乎也充滿了溫暖……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著親吻她那浮動在墻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后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壁影之吻”。因此,“提燈護士”和“護士大學生燃燭戴帽儀式”,也成為南丁格爾紀念郵票和護士專題郵票的常用題材。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國公眾的贊揚。護士工作的重要性為人們所承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的重視。1855年11月29日,倫敦社會名流共同發起成立南丁格爾****會。英國人將她看做新的圣女貞德。一經呼吁,國人捐款源源而來,單是在克里米亞的軍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鎊。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捐了一幅威靈頓公爵的畫像,她為表示個人對南丁格爾的嘉許與感謝,特地送給南丁格爾一個金質鉆石胸針,胸針上鐫刻著《圣經》里的名言:憐恤他人的人有福了!
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爾將英國各界人士為表彰她的功勛而捐贈的巨款作為“南丁格爾基金 ”在倫敦圣多馬斯醫院創建“南丁格爾護士訓練學校”。圣多馬斯醫院成立于1213年,在英國久負盛名。該院與其他醫院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從來不受宗教的控制。這所被后人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校的辦學宗旨是將護理作為一門科學的職業,試驗一種非宗教性質的新型學校。她對學校管理、精選學員、安排課程、實習和評審成績都有明確規定并正式建立了護理教育制度,開創了現代護理專業這一偉大事業。這對整個人類是一項空前的貢獻,為此,她當之無愧被后人譽為護理事業的先驅。她深感培育護理人才極不容易,遂訂立兩項原則:其一,護士不可只做“刷洗工”的工作;其二,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不可做護士長并教導他人。
1860年,南丁格爾用公眾捐助的4400英鎊南丁格爾基金,在英國圣·托馬斯醫院內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隙「駹栕o士學校。隨后又著手助產士及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她對醫院管理、部隊衛生保健、護士教育培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后世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她還提出公共衛生護理思想,認為要通過社區組織從事預防醫學服務。她一生培訓護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醫院筆記》、《護理筆記》等成為醫院管理、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推動了西歐各國乃至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由于她的努力,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
南丁格爾對學校的計劃及基本原則有:“護士必須在專門組織的醫院中,接受技術訓練,護士必須住在適應提高道德和遵守紀律的學校宿舍中。”她擬定了“學生操行和學業成績日報表”。1871年,圣多馬斯醫院新的建筑落成,南丁格爾護士學校也隨之擴充,她主張學校應成為護士之家,是一個道德、宗教與實務的訓練場所。學生一律住校,由修女任舍監,鼓勵她們讀書,參加圣經班聆聽音樂以發展她們的興趣,她希望她的學生們絕對忠誠并熱心于專業護理工作、勤勉而符合道德規范。到1890年,經過30余年的護理教育培養學員1005名,大多優秀者均被英、美、亞洲各國醫院聘請去開辦護士學校。